英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向來是許多學習者關注的重點。部分學習者雖投入時間,卻苦於成效不彰或進步緩慢。此時,參考英語母語者、特別是美國學生的學習方法,往往能帶來新的啟發。這些方法經過系統化的教育實踐驗證,強調效率與實用性,值得借鏡。
掌握系統化的閱讀策略
美國學校教育體系中,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具有明確的策略框架。關鍵不在於逐字翻譯,而在於掌握系統性的閱讀技巧。

- 主動預測:在開始閱讀正文前,先快速瀏覽標題、副標題、圖片、圖表或段落首句。此舉能幫助大腦預測內容走向,建立初步的資訊架構圖,在實際閱讀時更能聚焦重點。
- 提問式閱讀:將大標題或小標題轉化為疑問句。帶著問題閱讀,能促使閱讀者主動在文本中尋找答案,大幅提升專注力與理解深度。
- SQ3R方法應用:這套常見的技巧包含五步驟:概覽(Survey)、提問(Question)、閱讀(Read)、複述(Recite)、複習(Review)。系統性地應用此方法,能有效深化記憶與理解,適用於教材、新聞或學術文章。
選擇合適的「分級讀物」
美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大量接觸「分級讀物」(Leveled Readers)。這些讀物根據詞彙難度、句子長度、主題複雜度進行科學分級。選擇略高於自身當前水平的材料,被稱為「i+1」原則,是能力穩步提升的關鍵。
- 青少年讀物或初階章節書:如《Magic Tree House》、《Junie B. Jones》系列,語言生活化,情節有趣,能提供較大的閱讀成就感。
- 新聞雜誌:部分出版物提供專門為學生設計的版本,內容涵蓋時事、科學、文化等,主題多元且用詞經過調整,較為平實。
- 公共圖書館資源:美國的公立圖書館通常有完善的分齡分級書籍系統,類似概念亦可應用於選擇材料上。
營造語言環境與持續實踐
語言環境的浸潤至關重要。美國學生身處英語環境中,無形中獲得大量語感積累。非母語者可以主動創造類似的「沉浸式」體驗。
- 每日定時閱讀:固定時段投入至少15-30分鐘進行英文閱讀,培養習慣。持續性比單次閱讀時間長短更重要。
- 結合興趣選材:根據個人愛好(如運動、科技、時尚、旅遊)選擇閱讀材料。有興趣的主題能克服語言障礙帶來的疲憊感,維持學習動力。
- 活用閱讀筆記:準備筆記本或電子檔,記錄閱讀中遇到的重點詞彙、實用短語、優美句型或核心概念摘要。定期回顧筆記,有助將被動輸入轉化為主動知識。
案例應用:將方法化為習慣
舉例來說,有學習者選擇一篇感興趣的科技報導作為素材。
- 快速概覽(Survey)標題、圖片、首段和結論,了解文章討論的是某項新技術的應用前景。
- 接著,將標題轉化為問題:「這項新技術將如何改變未來生活?」。
- 帶著問題閱讀(Read),特別關注支持主要論點的段落,並在關鍵處做簡要標記。
- 讀完一個小節後,暫時停下,嘗試複述(Recite)剛剛讀到的核心觀點,或用自己的話總結筆記。
- 最後,整篇讀畢進行複習(Review),串聯起各部分的論述,檢視是否解答了最初的疑問,並將新學到的表達法記錄下來。
參照美國學生常用的閱讀策略,如系統性的SQ3R方法、選擇分級適中的材料以及培養規律閱讀習慣,能為英文閱讀學習提供清晰的指引。將這些實證有效的技巧融入日常練習,耐心累積,逐步拓展理解廣度與深度,是切實提升英文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持續投入與正確方法的結合,終能克服閱讀障礙,享受從文字中獲取知識與樂趣的成就感。
英文學習禮包
與 51Talk 線上英文平台合作
線上有聲繪本100本
互動學習影片 100堂
線上真人一對一外師語言分析 1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