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學習的眾多方法中,聽力訓練往往是台灣學習者感到較有挑戰的一環。如何找到既有效又輕鬆的方式來提升聽力理解能力,成為許多人的困擾。近期,有一種結合時事與語言學習的管道,被認為是簡便又實用的選擇。
真實語料:貼近生活的英語訓練場
學習語言最自然的途徑是接觸真實的語言環境,即所謂的「母語環境」。對於多數非英語母語的台灣民眾而言,日常創造這種環境並不容易。ICRT新聞廣播恰巧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此平台主要透過英語播報台灣與全球的新聞、時事及生活資訊,其內容具備幾項顯著特色:播報員語速接近母語人士的日常對話速度;主題廣泛,涵蓋政治、經濟、娛樂、氣象等多元面向;再者,新聞結構通常較為明確,有助於理解內容脈絡。
這些特色讓它成為絕佳的聽力練習素材。有經驗的語言學習者指出,反覆聆聽真實世界中的英語應用,比起教科書中的制式對話,更能培養對自然語感與腔調變化的適應力。
超輕鬆入門:從聽懂「關鍵點」開始
許多人在進行英語聽力訓練時,常因挫折感而放棄,最大癥結點在於初期就希望「聽懂每個字」。ICRT新聞的結構特性,反而提供了一個降低門檻的練習策略:
- 不求甚解階段: 初階者不必急於理解所有細節。可先嘗試捕捉每則新聞的核心關鍵詞(Key Words),例如:事件主體(Who)、地點(Where)、時間(When)及結果(Outcome)。只需理解這些骨架,就掌握了內容的60%。
- 分段聚焦法: 挑選1至2分鐘左右的單則新聞片段進行重點練習。新聞播報通常清晰分段,較易反覆聆聽而不致感到壓力過大。將長內容切分為短片段練習,能更專注於語音細節。
- 運用「先聽後看」原則: 先專心聽幾遍音檔,嘗試理解大意並紀錄下聽到的關鍵詞。之後,再參考相關的新聞文字稿(非逐字稿亦可)進行對照,核對自己理解正確的部分,並學習那些漏聽或誤解的詞彙與句型,加深印象。
此種「不求全懂,但求核心」的練習方式,能有效降低初期練習的心理壓力,並在累積中逐步提升耳朵的敏銳度與詞彙量。
養成習慣:讓學習融入日常
語言進步的關鍵在於規律的接觸與練習。將利用ICRT新聞學習英文變成一種習慣,才能見到顯著成效。
- 善用零碎時間: 不論是早晨起床後、通勤途中,或是午休時間,利用10-15分鐘的時間收聽一兩則感興趣的新聞,讓英語自然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 主動聆聽: 避免讓聲音只是背景雜音。練習時需要集中精神,積極地試圖抓取訊息。隨著熟悉度提升,所需的主動專注力會逐漸降低。
- 搭配多元學習: 在聆聽新聞之外,可將其延伸成閱讀素材或口語練習的來源。例如,將聽到的關鍵資訊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或寫下來,提升整合性的語言能力。
許多實踐此方法的學習者反饋,持續一段時間後,對英語口語的節奏感、連音變化和常見詞彙的辨識度都有明顯提升。尤其在新聞這個特定領域的聽力理解進步更為顯著,看國際新聞報導或英文節目時的信心也大大增加。
輕鬆起步,無壓進步
利用ICRT新聞進行英文聽力訓練,之所以被視為「超輕鬆」且「最簡單」,關鍵在於其素材的「真實性」、獲取的「便利性」,以及練習方法的「低門檻與高彈性」。它讓學習者跳脫傳統學習框架,直接浸潤在與國際接軌的語言環境中。透過有策略的漸進式練習,即使每天投入時間不多,也能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出可觀的進步。對於尋求有效提升英文聽力,又希望過程輕鬆無壓力的學習者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值得嘗試的實用途徑。
英文學習禮包
與 51Talk 線上英文平台合作
線上有聲繪本100本
互動學習影片 100堂
線上真人一對一外師語言分析 1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