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題要解說如何用英文表達「咬」!這個字很常用,但在英文裡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所以必須根據情況斟酌用字。
我們有時也會用英文更仔細地說「咀嚼」,「磨碎」或「壓碎」等。讀完本文後,相信大家會更了解英文裡「咬」的更多變體,也會更清楚它們的用法!

「咬」的英文表達
「咬」的主要動詞有以下三個。
雖然都是常見字,但它們的語感差異可是很大的,所以了解它們的差異才能適當地區分使用。
Bite
除了「咬」之外,Bite 還可以翻成「咀嚼」。 它可以當作名詞,所以各位在讀英文小說的時後,要注意這個字在句子裡的位置。
這是代表「咬」最常用的字,是描述咬東西時的一口。請看例句:
My brother bit into the apple.
我弟弟咬了一口蘋果。
bite 的過去式為 bit,是不規則動詞,所以請注意別拼錯。緊咬也可以用 into這個說法。
順帶一提,英國人吃水果通常是不削皮的,他們認為這樣更方便、更健康。他們經常把蘋果、李子等水果放在廚房的籃子裡,肚子餓的時候就馬上拿來吃,跟台灣的文化不太一樣。
在英國常常可以看到大家邊走邊吃蘋果,因為不用削皮,吃起來也比較方便。如果覺得國外的飲食不適合自己,建議大家可以選擇以水果為主的飲食。只要買跟台灣同類型的東西就不會出錯!
Chew
Chew 是指「咀嚼」,但跟 bite 不同的是,它代表「咬碎」。它也可以當作名詞。

Bite 是指一次性咬的動作,咀嚼則指多次重複的咬的動作。
嚼口香糖就是「chew gum」。
I think it’s rude to chew gum while playing baseball. Lots of players do so.
我認為打棒球時嚼口香糖很不禮貌。很多選手都這麼做。
Nibble
比起「咬」,nibble 比較有強烈的「啃」或「小口吃」的意思。它動詞和名詞的拼法也相同。
nibble 跟 chew很像,但咬得力道更輕。
Look! The baby is nibbling on the toy.
看!寶寶正在啃玩具。
Bite/Chew/Nibble 之間的差異可以概括如下:
Bite: 用力咬/咬一大口
Chew: 在嘴裡反覆咀嚼食物

Nibble: 啃一小口
以上,不論是一大口還是嚼很多下,其力道強弱都有差別。大家上線上課時可別忘了視情況斟酌用詞!
相關的表達
現在,我們再更深入探討一下,還有哪些跟「咬」相關的單字呢?!
有些單字的意思雖然很像,但對外國人來說卻有明顯的區別,所以我們也要盡量學會區分!
追著咬
如果是一隻突然咬住東西、或因為生氣而咬人的狗,我們可以說 snap at。它也可以用在人身上,但這會讓對方非常不悅。
「Snap at」裡的介詞「at」是很重要的,因為 snap這個字本身代表「折斷」或「斷掉」。所以,像「snap at」這樣跟原本的動詞是不同意思的時候,就稱為動詞表達。
The dog snapped at me all of a sudden! That was a disaster.
那隻狗突然向我撲來!簡直是一場災難。
品嚐
想表達慢慢「品嚐」一頓飯,我們可以說 savor。大家上線上課時可以當作像餐廳或寄宿家庭等的聊天主題。
He savored his meal very much. He loves eating, you know.

他非常享受這頓飯。你知道的,他超愛吃東西。
磨牙
用上下牙齒摩擦的動作稱為 grind。中文翻為「磨牙」。
grind 這個字原本就代表「用臼磨碎」,因此可以將臼想成牙齒,就能輕鬆想到「磨牙」的畫面。
補充一點,要注意 grind 的變化形式為 grind-ground-ground。尤其要注意別將過去式和過去分詞讀成「地面」的名詞「Ground」。
My bad habit is grinding my teeth in my sleep.
我的壞習慣是睡覺時磨牙。
嘎吱嘎吱的咬
當我們在吃硬、脆的食物時,可以用動詞 crunch。它非常適合描述吃洋芋片的樣子。
Crunch 是動詞,但它的形容詞為 crunchy,意指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請一起記下來!
Oh, please don’t crunch the chips when I’m talking.
嘿,請別在我說話時吃洋芋片。
啃
長時間持續地啃可以說 gnaw,比如小狗不斷地啃骨頭。發音時尤其要特別留意一下,第一個 g是不發音的。
She keeps gnawing on a bone for ever.

她一直在啃骨頭。
順帶一提,有時在英式英語裡會寫成 for ever,所以這並沒有錯!
跟「牙齒」相關的單字
如果沒有牙齒,我們就無法做「咬」這個動作。
大家知道怎麼用英文表達牙齒的相關字嗎?即便身體沒問題,在國外也可能會遇到一些突發狀況,為了以備不時之需,我們還是來了解一下每種牙齒的說法吧!
乳牙
「乳牙」就是所謂的 baby tooth,也可以稱為 milk tooth。
就像中文一樣,「乳」牙=「milk」tooth!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這或許並非巧合,而是兩者之間本就存在某種聯繫,無論如何,這是大家相當容易記住的一個字。
要記得 Tooth 變成複數時,發音為 teeth。
恆牙
恆牙可以說 adult tooth 或 permanent tooth。
Adult tooth 是「大人的牙齒」,很好理解,也就是恆牙的概念。 Permanent tooth 的 permanent 則代表「永久」。這也是「燙」髮(perm)一詞的起源。
門牙
門牙稱為 front tooth。
Front 是指「在~前面」,我們小時候學的常用文法之一就是 in front of~「在~之前」。
上排門牙是 upper front tooth,下排門牙則是 lower front tooth。
臼齒
前面的門牙是 front tooth,後面的臼齒則稱為 back tooth。 前跟後正是反義詞的組合。
智齒
智齒是臼齒的一種。英文的說法不太一樣,稱為 wisdom tooth,直譯為「智慧之齒」。
齒列
Row of teeth 代表「齒列」。Row 就是「列」的意思。
尤其在美國,大家似乎非常嫌棄齒列不整齊的狀況。他們認為如果有個可愛的女孩微笑時卻是一口亂牙,會非常扣分。
暴牙
暴牙稱為 buck teeth。它的發音跟 back tooth很像,必須根據語境仔細判斷。由於是上面的兩顆門牙齒通常較大,所以通常用複數形來表達。
矯正
Straighten 是動詞,代表「矯正牙齒」。 Straighten 是指「(使)變直」「整理」,所以用在牙齒方面就代表「矯正」。
總結
「咬」的基本單字是 bite、chew 和 nibble。吃飯是人類為了生存必需做的事情,所以有很多說法。
此外,多數人都認為吃飯是一種享受,並不是義務,這句話也經常用在閒聊時。讓我們一起提升單字量,享受更高水準的對話吧!
免費試聽
填表領取25分鐘真人外師課+英文程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