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國小英文課程,真的是讓我這個做家長的操碎心。記得當初教育部剛把英文列入國小正式課程時,我還挺高興的,想說早點接觸總是好的。那時大概是民國九十年,從國小五年級開始實施,我還特地去解一下。
從零開始的摸索
一開始,我還真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那時候,我只知道要培養小孩的「基本英語溝通能力」跟「學習興趣」,這兩個目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真不容易。學校老師教的,我總覺得不夠,想說自己在家裡也得幫點忙。

就是找教材。
我去書局逛好幾趟,看到那些五花八門的教材,真是眼花撩亂。後來,我聽朋友推薦,買一些有聲書和繪本。想說先從聽和看開始,讓小孩有個初步的接觸。
- 每天晚上,我都會陪小孩一起聽故事、看繪本。
- 一開始,他聽得一頭霧水,我也只能硬著頭皮,指著圖片,用簡單的英文單字解釋。
- 慢慢地,他好像開始聽懂一些,也會跟著唸一些簡單的單字。
Phonics 的重要性
後來,我接觸到 Phonics 這個概念,才知道原來這是英語系國家小孩的必修課。我想說,既然這麼重要,那我也來試試看。
我開始找一些 Phonics 的教材和影片。
- 每天撥出一點時間,陪小孩一起看、一起練習。
- 我發現,學 Phonics 之後,小孩看到不認識的單字,比較敢嘗試去拼、去唸。
- 雖然發音還不是很標準,但至少他開始有自信。
持續的「磨耳朵」
在小孩學英文的過程中,我發現「磨耳朵」真的很重要。這就像我們小時候學母語一樣,要不斷地聽、不斷地接觸,才能培養出語感。
為讓小孩有更多「磨耳朵」的機會,我做這些事:
- 在家裡,我盡量用英文跟他對話,雖然我的英文也不是很但至少可以營造一個英文環境。
- 我下載一些英文兒歌和卡通,讓他隨時都可以聽、可以看。
- 假日,我會帶他去參加一些英文活動,讓他有機會跟外國人交流。
一點點心得
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但看到小孩的進步,還是覺得很值得。現在,他已經可以跟外國人做簡單的對話,閱讀一些簡單的英文故事書。當然,這條路還很長,但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更好的成果。
其實,每個小孩的學習方式都不一樣,找到適合自己小孩的方法最重要。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小孩保持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學得長久、學得開心。
免費試聽
填表領取25分鐘真人外師課+英文程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