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加深後,我們了解到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接下來,便即邁向12月下旬的「冬至」、並使夜晚一天比一天更加漫長。
這次文章,我們將介紹「冬至」的英語表達方式。而今年2023年的「冬至」則落在12月22日當天。

「冬至」這一天中,台灣有吃湯圓的習俗。那麼,國外的人們又是如何渡過這一天的呢?文章中,我們將分享一些世界各地與「冬至」相關的故事、並一起學習「夏至」和「立春」等多種英語表達喔!
「冬至」的英語表達方式
以下是這次文章要介紹的英語表達方式。
・winter solstice(冬至)
・summer solstice(夏至)
・vernal equinox(春分)
・autumnal equinox(秋分)
・The beginning of spring(立春)
・the beginning of summer(立夏)
・the beginning of autumn(立秋)


・the beginning of winter(立冬)
雖然,「solstice」和「equinox」對大家來說可能不太耳熟。但當大家理解它們的語源後,便能使您簡單的記住它們。那麼,讓我們繼續往下看看吧!
winter solstice
「冬至」的英語表達方式為「winter solstice」。
「solstice(至點)」源自於來自拉丁語的「solstitium」。它是由「sol(太陽)」 和 「sistere(靜止)」組合而成的單字、並意指「太陽靜止的點」的意思。而這裡「位置點」是一個天文術語、並即是代表「至點」的意思。
一年之中有兩次「至點」。當正午的太陽位置在全年最低時,我們稱它為「冬至」,而當太陽在最高位時,則被稱之為「夏至」。
其中,北半球國家的「冬至」為十二月、「夏至」是六月。而南半球國家則剛好相反,「夏至」是十二月、而「冬至」為六月。
「冬至」從古代以來都是作為「曆法」的重要指標。它被用來評估農作物的播種、以及備糧過冬的時機。並且,這些「曆法」的指標也都根據「天體的位置」來決定。
此外,關於「太陽」的語源「sol」,也被用於「solar(太陽的)」、「parasol(洋傘)」等詞彙中。甚至,義大利知名的歌曲《’O sole mio》(我的太陽)中,也能聽到「sole(太陽)」這個詞彙喔!
Today is the winter solstice.
今天是冬至。


The winter solstice this year is December 22.
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
In Taiwan, we eat glutinous rice balls on the winter solstice. Do you do anything special in the U.S.?
在台灣,我們會在冬至吃湯圓。你在美國有什麼特別的活動嗎?
過「冬至」的方法
「冬至」現象,是由於「地球的自轉軸」相對於「太陽公轉的平面」傾斜了約23.4度所造成。而這個傾斜,也造成了在地球上的每個位置在「被陽光照射時間上」產生了變化。
甚至,芬蘭北部和北極地區,「冬至」前後會出現全天沒有陽光的「極夜( Polar night)」。而瑞典、丹麥、挪威等地區也是如此,「冬季」的日照時間極短,甚至會出現太陽只升起幾分鐘便消失的情況。
對於這些生活在冬季漫長的人們來說,就特別能感受到「太陽」不可言喻的重要性。而在「冬至」過後,太陽再次升起的力量也會逐日恢復。因此,「冬至」自古以來都是對世界上的人們來說,十分具有重要意義的日子。
又例如,在基督教傳入凱爾特人和日耳曼民族之前,他們便有慶祝「冬至」這個節日的「耶魯節(Yule)」。而當日後被基督教化後,才融合了「冬至慶典」、並改為慶祝「聖誕節」。
據說,「聖誕樹」便是源自日耳曼民族對大樹的信仰。此外,聖誕節中經典的蛋糕「聖誕樹幹蛋糕(Bûche de Noël)」則是模仿用來慶祝太陽復甦的木柴,「Yule Log」製作而成。
其中讓我們感到驚奇是,這些慶祝日的誕生,都僅僅只是因為地軸微微傾斜的現象。大家是否也覺得這十分不可思議呢?

In the Christian countries, Christmas and the winter solstice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在基督教國家,聖誕節和冬至有著密切的聯繫。
After the winter solstice, daylight hours gradually increase.
冬至過後,日照時間會逐漸增加。
「冬至」的相關表達方式
當大家了解了「solstice=至點」後。接下來,讓我們再一起來看看關於「solstice」的相關表達方式吧!
夏至
「夏至」與「冬至」正好相反。它是一年中白天最長的日子、並在英語表達中稱為「summer solstice」。
由於北歐地區冬季漫長、且夏季短暫。因此北歐人通常會在「夏至」時舉辦盛大的慶典來慶祝這樣「特別的夏天」。例如,瑞典和芬蘭等國家會每年6月下旬左右的「夏至」外出。這一天,他們通常會與家人一起到湖邊、或森林中的夏季小屋享受美麗、且短暫的夏天。
此外,這天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說法為「 midsummer(仲夏)」。人們會在「仲夏節(Midsummer’s Day)」時,豎立名為「midsummer pole(五月柱)」的柱子、並圍繞著它以跳舞和唱歌的方式來慶祝這重要的一天。
另外,莎士比亞作品中原名為「A Midsummer Night’s Dream」的戲劇《仲夏夜之夢》。當提到夏夜時,大家或許會聯想到台灣炎熱的天氣吧!但其實,這是一個圍繞著「夏至時期」展開的浪漫故事喔!
As the summer solstice approaches, the days are getting much longer.

隨著夏至的臨近,白天也變得越來越長。
Because of the long winters in Northern Europe, Scandinavians enjoy the short summers to the fullest. One such event is the Midsummer Festival, which celebrates the summer solstice.
由於北歐的冬季漫長,斯堪的納維亞人會充分享受短暫的夏季。其中一項活動便是慶祝夏至的仲夏節。
A: How will you spend the midsummer’s day this year?
B: I’m planning to go to the summer cottage with my family again this year.
A: 今年仲夏節你打算怎麼過?
B: 我打算今年再和家人一起去夏季小屋。
春分
「春分」的英語表達為「spring equinox」、或「vernal equinox」。
其中,「equinox」是一個天文術語。它意指「分點」的意思、並是天球上黃道與赤道交會的點。太陽從南向北通過的點會稱為「春分點」,而從北向南通過的點則稱為「秋分點」。
雖然,「equinox」是一個不常見的表達方式,但它的語源很清楚的表明是「Equi-(均等)」和「nox(夜」結合而成的單字、並表示「白天與夜晚等長的日子」。

而當形容詞的「vernal(春天的)」+「equinox」後,便能表示出「春分」的意思。相反的,當「autumnal(秋天的)」+「equinox」即為「秋分」的意思。
2024年的「春分日」將落在3月20日。其中,基督教國家會在這個時期慶祝「復活節(Easter)」。雖然有些複雜,但復活節的日期是依據「春分日後第一次滿月的下一個星期日」而決定。因此,每年的日期也會因「春分日」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2024年的復活節在西方教會中為3月31日,而東方教會卻是5月5日喔!
In Japan, Vernal Equinox Day is a national holiday.
在日本,春分日是個國定假日。
Astronomical events such as the vernal equinox and the summer solstice have been used as a guide for agricultural work.
春分和夏至等天文現象被用為農業作業的指引。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最後,我們要介紹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英語表達方式。
這些詞彙源自於「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以「春分點」為起點、並將一年分為「二十四個時節」的曆法。而這個曆法約在2500多年前由中國制定。
由於「二十四節氣」在英語圈中並不使用,因此並沒有可以直接對應中文的英語詞彙。但如果大家想用英語表達「立春」、或「立冬」的話,便可以使用白話的 「the beginning of spring(春天的開始)」 來表現。
以下為它們各自的表達方式:

the beginning of spring(立春)
the beginning of summer(立夏)
the beginning of autumn(立秋)
the beginning of winter(立冬)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is in early August according to the Taiwanese calendar.
根據台灣的曆法,立秋是在8月上旬。
此外,台灣也將「二十四節氣」進一步細分為72個時節的「七十二候」。由於,這是一種台灣特有、並針對季節變化的細微區分。因此大家若想使用英語表達「七十二候」時,便可將它說為「micro-seasons(微季節)」。
The Taiwanese calendar has 72 micro-seasons.
台灣的曆法中有72個微季節。
總結
這次文章,我們介紹了「冬至」的英語表達方式、以及其他相關的詞彙表達。其中,「冬至」和「夏至」可以使用代表「至點」的「solstice」來表現,而「春分」和「秋分」則可以使用代表「分點」的「equinox」來表達。
由於,國外和台灣的曆法差異甚大。因此並非所有中文詞彙都能有相對應的英語表達方式。不過,當我們透過探索這些詞彙的意義後,可以讓自己更深刻地體會到世界上各地文化和自然特徵的不同。我們希望,大家能在學習英語時,也不妨同時了解一下世界上特殊又有趣的習俗和文化喔!

免費試聽
填表領取25分鐘真人外師課+英文程度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