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在學習休閒英語方面會感到困難。
普遍認為為了戰勝入學考試,答案必須「準確」。因為這樣反而失去日常實際上的用法的學習機會,相當令人遺憾。

今天這篇文章會把我們至今為止學到、感覺用起來怪怪的單字改為新措辭,這樣真正和母語人士交談的時後會更加自然、更接近英語高手。
避免隨性表達的對象跟場所
學習休閒英語表達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不適當的對象和場所。
否則會被視為不懂禮儀、不懂做人,會讓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基本上,不管在台灣還是英語系國家都是一樣的。
比方說工作場合的老闆,因為中文有尊稱,所以容易理解,但英語也不會用隨性的表達來稱呼老闆。所以在職場上不應該用非正式的表達或縮寫。
至於場合,國外跟台灣之間可能有一些差異。因為除了公司之外,還有醫院、教堂、銀行、政府機關、百貨公司等。
我們在台灣會因為初次見面或不太熟所以使用禮貌的稱呼,但在英語國家,有些地方不適合隨意表達,所以要多加留意。
可以使用隨性表達的對象
英語表達分為正式和非正式,但他們不太有階級差異的觀念。
在英語系國家,如果相處得好,年齡差異並不重要,談話也顯得相當隨意。對台灣人來說可能是個非常舒適的環境,沒有太多壓力。
試著分解在學校學到的例句!讓例句變的更隨性
現在,讓我們分解一下在學校學到的正確例句。

英語有個法則,就是省略形可以讓表達變得更隨意。用在好朋友身上就不會有疏離感。但是,以下用語若用在上司面前或是初見面的場合,可能會被認為在裝熟,所以要小心一點。
這不是工作場合可以用的英語,而是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表達。
假設我們看到某人正在走路,通常會說:
・Where are you going?
你要去哪裡?
這是我們小時候學過的英語單詞,相當熟悉。但如果是隨意的表達,會簡略成這樣:
・Where you goin’?
你去哪?
這裡的be動詞消失了。因為不斷被告誡英語必須是「主詞+動詞」,所以我們會覺得莫名其妙。但這是一個很常見的隨性表達,特色為將ing表達為in’。
從發音上來說,going的最後一個g很難聽得到,所以變化不大,但是寫成句子可以看到拼寫,就更容易理解它被省略了。
如果我們連續讀where 跟 you,會稍微聽到已經消失的 are 音。這大概就是where最後的音節吧!這是一個很好的省略形,並成為一種口語表達。
還有其它常用的表達方式,例如:
・How can I call you?
我該怎麼稱呼你?
這句話並沒有什麼不妥。是跟他人初次見面時說的話。如果變成隨性表達…
・How do you go by?
我該怎麼稱呼你?
就會變成像這樣的動詞。
實際上,call 是一個有點生硬的詞,所以這裡用了一個更柔和的 go by。第一次見到對方不一定要這麼慎重。
它可以用在跟孩子對話,或是不太熟的朋友。對於認識很久但沒什麼機會聊天的人,也可以用這個表達。
其實是個很難的詞!怎麼說比較隨性呢?
現在讓我們看看單字的部分吧!
我們讀書時主要學過的一些單字、還有一些會出現在論文裡的正式單字,平常用起來可能有點怪。

比如以下都是我們常用的單字,但說起來其實蠻彆扭的。
children 「小孩們」
很多人都熟悉這個詞,甚至可能常用。
但母語人士實際上更頻繁用kids,請試著模仿讓自己說得更自然。
例子)
The kids went to school, so I‘m looking forward to listening to their stories.
孩子們去上學了,我迫不及待想聽聽他們的故事。
這兩個字都可以學,大部分的人應該比較熟悉children。
不過實際上最常用的還是kids,所以剛開始用可能不太習慣。
moreover 「而且」
這個詞在教科書裡常常出現對吧!
在重視閱讀的台灣教育裡,這也許很一般,但學會了可以用在口語上嗎?仔細想想,好像也沒辦法實際使用。

這時候可以用我們出乎意料但經常聽到的plus來代替。
例子)
Can you bring some tea, plus the cake you bought yesterday, please?
可以麻煩你帶點茶還有昨天買的蛋糕嗎?
就記憶而言,plus 會比較好記,但令人驚訝的是,很多人不記得怎麼拼寫。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大家對moreover更加熟悉。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更積極地使用隨性的plus。
much・many 「許多」
一般若想表達「很多」時,much 或 many是很常用的詞。
但隨意表達更多時候是用a lot of 或 lots of。
我們以前在學校學過多個含義相同的單詞,但可能沒學到它們之間的差異。
如果沒有意義上的差異,那麼正式表達和休閒表達之間往往存在區別。為了理解適合用在什麼樣的場景,我們現在只能實踐於英文對話上,而不是在學校。

例子)
I have lots of tasks to do!
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intelligent 「聰明」
您可能已經學過「聰明」的幾個單詞,但intelligent是最正式的表達。
如果想隨性一點可以用smart。
例子)
She is so smart! I want her to teach me maths.
她真的很聰明!我想讓她教我數學。
您應該知道的簡稱
前面我們看過簡稱的例句,現在讓我們了解一下母語人士經常使用的名詞簡稱。
如果能掌握這一點,對方會覺得我們很認真!因為這在學校課堂上學不到,所以會讓對方認為我們很熟悉英文。
不過,這畢竟還是屬隨意的說法,所以要注意別用錯了。比方說就不該用在論文等重要書面文件。

university→ Uni(大學)
大學這個單字有時會簡稱,因為這個詞本身很長。
由於只取單字的開頭,所以背起來並不難。
如果仔細看一下歐美劇和電影,可以發現他們總是說「Uni」,代表大學的意思。是很常出現的說法。
vegetable →veggie(蔬菜)
這也適用於長單字。
vegetable有時也會簡稱,所以即便我們以為自己聽到一個不認識的字,實際上卻可能是一個簡單的名詞。
對某件事越熟悉,就越有機會說到,所以出現簡稱時我們一定要記下來。很快就會派上用場的!
telephone→phone(電話)
Phone代表電話,但它其實是telephone的簡稱。
跟大學的university不同,這個縮寫是用該詞的後綴。 因為沒有標準化的簡稱方式,模仿前請試著先聽聽母語人士的發音。
總結
遺憾的是,學校並不經常教導這些休閒英語表達,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您多了解一點!

如果我們使用跟母語人士不同的表達,就太浪費了。
雖然沒有錯,但聽者可能會覺得怪怪的。
基本上,台灣人學了很多書面的用法,並非口語表達,所以說英語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
請試著多跟母語人士大量交談,並嘗試找出簡稱、常用字等內容。
這樣我們就能透過模仿,更加接近母語人士!
免費試聽
填表領取25分鐘真人外師課+英文程度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