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回來,我這學英文的路,也真是一波三折。最開始的時候,想著每天進步一點點,每次學一點就夠,於是就有這「每次英文」的想法。
我一開始還挺有幹勁的,先把手機、電腦啥的,能調成英文的都調成英文。這樣做,主要是想著,每天都能看到,多少能學點東西。別說,這招還真有點用,至少常用的那些詞,我慢慢都眼熟。不過問題也來,有些詞老是見到,卻不知道啥意思,查也記不住,挺打擊人的。

後來我就想,光看這些還不夠,得找點別的法子。我就開始看美劇、看電影。這個過程還是挺享受的,畢竟有劇情吸引人嘛一邊看,一邊還能學點口語,感覺自己說話都洋氣不少。不過,看多就發現,有些詞、有些句子,還是聽不太懂,字幕一閃而過,也來不及查。而且光顧著看劇情,有時候也忘學英語這回事兒。說到底,這個法子還是有點隨緣,效率不算高。
接著我又嘗試聽英文歌。這個法子還不錯,很多歌的旋律我都很喜歡,聽著聽著,也就能跟著哼幾句。不過問題又來,歌詞裡有些詞太偏,平時也不咋用,而且有些歌手唱得太快,或者口音太重,我也聽不清。這個法子也只能算是個輔助,不能完全指望它。
- 聽美劇、看電影:一開始效果不錯,能學點口語,但容易被劇情吸引,忘學英語,效率不高。
- 聽英文歌:能跟著哼幾句,但有些詞太偏,或者歌手唱太快,聽不清。
幾番折騰下來,我發現這些方法都有點零散,不成體系。我想,學英語這事兒,還是得系統一點。於是我就開始研究那些學霸們的學習方法,發現他們都強調要多聽、多說、多讀、多寫,還得結合語境來學。
我仔細琢磨一下,覺得挺有道理的。於是就開始調整策略,每天固定時間聽聽力,跟著錄音練習口語,找些感興趣的文章來讀,還試著寫寫英文日記。這樣堅持一段時間,感覺自己確實進步不少,至少語感比以前好多,看到英文也不像以前那麼頭疼。
總結一下,我的「每次英文」實踐過程大概就是這樣:
- 設定電子設備語言:創造英文環境,讓自己每天都能接觸到英文,這是一個開始。
- 看美劇、聽英文歌:增加趣味性,讓學習過程不那麼枯燥,但要注意效率問題。
- 系統學習:參考學霸們的方法,多聽、多說、多讀、多寫,結合語境,全面提升。
當然,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的這點小經驗,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發。學英語這條路,還很長,咱們一起加油!
免費試聽
填表領取25分鐘真人外師課+英文程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