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心血來潮,想跟大家聊聊「如果可以的話」這句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達,在英文裡頭到底該怎麼說。其實這短短一句話,在英文裡有好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每種表達方式的語氣和使用情境都略有不同,今天我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學習歷程,順便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實際使用的心得。
一開始,我先在網路上查一下「如果可以的話」的英文怎麼說,結果發現滿坑滿谷的資訊,各種說法都有。像是有查到說可以講 “If that’s all right”、”If it is possible”、”If I may”、”If so”、”If you can” 等等。我那時看得眼花撩亂,心想:「哇靠,這麼多種說法,我到底該用哪一個?」

後來,我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去聽一些英文母語人士的線上課程。我特別挑一個叫做「三分鐘學好英語」的系列,裡面有一集剛好就是在講「如果可以的話」。那個叫做隱幕童的主播,用很生活化的方式講解各種情境下該怎麼使用這些表達。聽完之後,我才慢慢地對這些表達方式有一些比較具體的概念。
- If that’s all right:這個表達比較正式一點,通常用在詢問對方是否同意或接受某件事。比如,我想在一個嚴肅的場合提出一個請求,我就會說 “If that’s all right, I would like to…”。
- If it is possible:這個表達比較強調「可能性」,也就是說,你想知道某件事在實際上是否可行。比如,我想問老闆我明天能不能請假,我就會說 “If it is possible, could I take a day off tomorrow?”
- If I may:這個表達非常地客氣,通常用在比較正式的場合,或者當你想打斷別人說話,提出自己的意見時。比如,在開會的時候,我想發表我的看法,我就會說 “If I may, I’d like to share my thoughts on this matter.”
- If so:這個表達比較簡潔,通常用在前面已經提到某種情況,而你想接著問「如果是這樣的話」該怎麼辦。比如,別人跟你說他明天可能沒辦法來,你就可以問 “If so, who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this task?”
- If you can:這個表達比較口語化,通常用在請別人幫忙做某件事,帶有一點「如果你能幫忙的話就太好」的語氣。比如,我想請朋友幫我搬家,我就會說 “If you can, could you help me move this weekend?”
經過一番研究後,我開始嘗試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些表達。一開始還真有點不太習慣,有時候還會用錯,鬧出一些笑話。不過,我發現只要多練習,慢慢就能掌握這些表達的訣竅。
我記得有一次,我想請一個外國朋友幫我修改一份英文文件,我就跟他說 “If you can, could you help me proofread this document?” 他聽之後很爽快地就答應。那次之後,我就更有信心在生活中使用英文。
總結一下
學習語言真的沒有捷徑,就是要多聽、多說、多練習。透過不斷地練習和嘗試,我們才能真正掌握一門語言的精髓。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讓大家在學習英文的路上少走一些彎路!
免費試聽
填表領取25分鐘真人外師課+英文程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