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學習英文的過程中,許多人都曾遭遇一種獨特的困境:明明熟悉單字、理解文法規則,實際應用時卻總是不自覺地用中文思維組織英文句子,導致表達不自然甚至產生誤解。這種現象被稱為「中式英文」,它像一道隱形高牆,阻礙著人們真正流暢地使用英語。
跨越思維鴻溝的學習對策
坊間多數英文教材著重在單字背誦與文法解析,卻鮮少針對這個核心問題提出解決之道。最近引起關注的《突破中式英文盲點》一書,正是從學習者的根本思維模式切入。作者累積十餘年英語教學經驗,深入剖析華語學習者最容易陷入的翻譯誤區。書中直接點出常見錯誤如「將『開燈』直譯成open the light」(正確應為turn on the light),或是誤用「I very like…」這類受中文副詞位置影響的句型。

該書的突破性在於採取「概念映射」教學法。與其要求讀者死記硬背正確用法,它更著重引導學習者理解中英文表達背後的邏輯差異。透過大量生活化例句對比,協助讀者在腦海中自動建立英式思維的對應關係。當談論天氣寒冷時,自然浮現”It’s chilly”而非逐字翻譯的”The weather is cold”;表達意見時,直覺選用”I suppose”而非生硬的”I think”。
實戰導向的結構化學習工具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書中設計的「情境替換練習」系統。每個章節針對特定溝通情境(如職場郵件、社交閒聊、學術討論),提供錯誤表達與道地英語的雙欄對照表。練習題要求讀者在理解差異後,立即進行情境改寫訓練。這種即學即用的模式,有效強化正確語感的建立。
- 商務情境:扭轉「請盡快回覆」中式翻譯(Please reply quickly)為地道表達(I’d appreciate your prompt response)
- 日常對話:將「我不會做這道菜」的直譯(I can’t do this dish)修正為自然說法(I don’t know how to make this dish)
- 學術寫作:避免「根據研究顯示」(According to research shows)的冗餘結構
建立自主精進的學習路徑
此書另一特點是避免填鴨式教學,轉而提供偵錯與自我修正的工具包。書末附有中式英文常見徵狀檢核表,讀者可在寫作或口說後自行診斷問題類型:是動賓搭配錯誤?慣用語直譯?還是時態語態誤用?配合每單元的語料庫索引,能快速鎖定薄弱環節進行精準補強。
多位英語教育工作者表示,這種教學方法符合認知語言學原理。當學習者主動發現思維差異,而非被動接受規則時,語言內化效果大幅提升。資深英文教師張老師觀察:「許多學生接觸此書後最顯著的改變,是開始注意到自己過去未曾察覺的表述慣性,這是突破進步瓶頸的關鍵。」
對於長期受困於「學了很多年英文卻說不地道」的人而言,此書提供的系統化思維轉換訓練有其獨到價值。書中沒有速成秘訣,但透過清晰的對照架構與診斷工具,確實幫助讀者建立自然的英文表達習慣。當能自發性避開中式思維陷阱時,無論是商務溝通、學術寫作或日常對話,都將展現更為精準流暢的英語實力。
英文學習禮包
與 51Talk 線上英文平台合作
線上有聲繪本100本
互動學習影片 100堂
線上真人一對一外師語言分析 1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