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不僅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造成他們情緒不安的因素,也是讓父母感到萬分疲憊的一段必經時期。
當青少年在進入青春期後,因內在未能與外在急速成長同步,導致他們容易產生不安、壓力,而進入「叛逆期」。其中,「叛逆期」並非台灣獨有的現象,它是全世界共通的。那麼,我們又該如何使用英語表達出「叛逆期」呢?

這次文章,我們將針對孩子成長中的第一、以及第二階段的叛逆期,介紹一些包含俚語在內的相關英語表達。這邊,就由作為青少年媽媽的筆者為您在此緩緩道來。
「叛逆期」和其相關的英語表達並不常見
據說,「叛逆期」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兩次。
第一個階段通常在自我發展的2~4歲期間發生,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不要期」。而第二個階段則是在從孩子轉為到成年的12~16歲左右。
※叛逆期的年齡和持續時間因孩子自身差異而異。
許多孩子和育兒的父母都會遇到「叛逆期」的挑戰。
其中,關於「叛逆期」的英語表達,雖然我們很想馬上告訴您一個合適的詞彙。但可惜的是,在英語裡並沒有一個能完美對應中文「叛逆期」的英語單字。
其中,由於叛逆期的「叛逆」主要是指對他人指示的拒絕、或反抗的行為。因此,大家可以使用名詞「rebellion(反叛、叛逆)」、或形容詞「rebellious(反叛的、叛逆的)」來表達出類似的意思。以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在英語對話中的應用方式。
A: At what age are children the most rebellious?
B: The serious rebellion usually occurs at the beginning of adolescence, between the ages of 9 and 13.


A: 孩子們最叛逆的年齡是什麼時候?
B: 嚴重的叛逆通常出現在青春期的初期,即9~13歲之間。
參考網址:hello Motherhood
https://www.hellomotherhood.com/at-what-age-are-children-the-most-rebellious-9585715.html
但事實上,以上這些表達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卻又顯得過於正式。因此,比起大家單獨使用一個詞彙來表達「叛逆期」,我們建議大家以「一般的對話方式」來描述孩子的行為和態度會更加自然、且適合。
接下來,文章將更深入地解釋如何描述以上這些情境。
「叛逆期」的英語表達和俚語
「叛逆期」的英語表達方式有很多種。
我們將以「第一階段判逆期」和「第二叛階段逆期」作區別來向大家介紹各種英語的表達方式,並接著看看一些英語俚語、以及分析孩子們是否真的出現「叛逆期」的情況。
「第一階段叛逆期」的英語表現
英語中使用了一些十分有趣的表達來描述「第一階段叛逆期」。
Terrible twos – 可怕的兩歲兒


Horrible/Troublesome threes – 恐怖的 / 麻煩的三歲兒
Ferocious fours – 兇猛的四歲兒
Angel/Fantastic/Finally fives – 天使的 / 夢幻的 / 最後的五歲兒
「叛逆期」一開始從二歲的「不要不要」到越來越難搞的孩子們,直到五歲左右逐漸開始理解對話,而成長為「天使的」、「夢幻的」、「最後的」成熟孩子。
以下,讓我們來看看一些英語例句吧!
My daughter has a terrible temper because she was a terrible two, but now, finally she is an angel five.
我的女兒脾氣很壞因為她當時是個「可怕兩歲兒」,但現在終於是個「天使五歲兒」了!
*temper=脾氣、情緒
Shopping with our son is very difficult. We have to keep our eye on him, and try to avoid him screaming when he can’t get something he wants. He is a troublesome three year old!
帶著兒子去購物非常困難。我們必須密切注意他,並避免當他無法得到想要的東西時尖叫。他真是一個麻煩的三歲兒!
*keep eye on OO=注意、關注OO
「第二階段叛逆期」的英語表現
「第二階段叛逆期」是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們。

由於此時的孩子身心都在快速成長,因此父母已無法像輕易控制小孩般那樣去掌控他們。
他們會開始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或不再與父母親一起出門。這是他們建立自我世界的過程,但卻往往常會因情緒的不穩定,而導致親子溝通變得非常困難。
當大家要表達「第二階段叛逆期」的英語時,其實不需要使用太複雜的詞彙,我們只需使用日常常用的「teen(青少年)」來表達即可。
Terrible teen – 可怕的青少年
Troubled teen – 麻煩的青少年
Typical teenager – 典型的青少年
以上這些表達方式指的是青少年在叛逆期時的態度,而並非孩子本人。
以下,讓我來看看例句中的使用方法吧!
She is a terrible teen, she is moody all the time.
她正處於叛逆期(是個可怕的青少年),她總是喜怒無常。
My son is concerned a lot about assessments at school, he is a troubled teen.


我兒子對一直擔心學校的評估,他是一個處於叛逆期的青少年(麻煩的青少年)。
He gets irritable so often as a typical teenager.
他作為一個叛逆期的青少年(典型的青少年),經常易怒。
當孩子對自己的「叛逆期」有所自覺時,便可以使用以下的表達方式。
I was a typical teenager and was irritated by my parents because they asked me too many questions.
我曾經是一個叛逆期的青少年(典型的青少年),因為我的父母問了我太多問題而感到煩躁。
「叛逆期」的俚語介紹
當查詢「rebellion」時,我們意外發現它其實還有一些俚語的表達方式。
而這些俚語表達,若大家議論到「叛逆期」的話題時,也許就有機會讓它們在英語對話中派上用場喔!
「against the grain」
「against the grain」意指「違反常理的規則、或期望,並用自己的方式行事」。由於「叛逆期」的孩子們經常以抗拒他人的方式來呈現,因此「against the grain」便能用來表達出「叛逆期」孩子們在抵抗層面的意思。
「rotten apple」
「rotten apple」意指「在校規上有問題、且對父母持反抗態度的青少年」。
此外,由於「rottenne(腐爛的)+apple(蘋果)」帶有侮辱性的語意,因此必須很小心的使用它。
沒有「叛逆期」的英語表現
有些人會說,「我沒經歷過叛逆期」。

例如,他們依然會和父母談論學校的事、如常地與家人外出、沒有對父母發過脾氣。由於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有些人甚至可以沒有「叛逆期」就成長為成年人。
當大家遇到這種情況時,可以使用「He didn’t give his parents a hard time.」來表現沒有經歷過「叛逆期」的意思。它的意思是「他沒有讓父母為難過」。而「He didn’t give his parents a hard time when he was a teen.」則能詳細地表達出「他在青少年期時從未讓父母為難過」。
教育「叛逆期」孩子們的英語表達
以下,是針對與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們對話時可以使用到的日常英語表達和會話。其中,尤其是針對「第二階段叛逆期」孩子們喔!
孩子們的「態度篇」
當「叛逆期」的孩子們突然成長時,他們逐漸將自己的世界從家庭拓展到外界。
此時的他們,很可能懶得回答父母的提問、並開始把與朋友放在優先順位。
獨立、自主 independence
「independence」意指自己能夠在不依賴他人協助的情況下完成事情。「叛逆期」的孩子們通常會開始主張自己的獨立性,並會想由自己獨立完成所有的事情。
Some conflict between parents and teens is natural. Encouraging independence.
父母和青少年之間的衝突是很自然的。鼓勵獨立。
※conflict=衝突
※encouraging=鼓勵、獎勵、促進

態度 attitude、行為 behaviour
孩子們可能開始有使用從未說過的語言行為、或明顯地將煩躁的態度傳達給父母。
其中,這些「態度、行為」可以使用英語的「attitude、behaviour」來表現。「attitude」通常是指對某事的情緒、或看法,而「behaviour」則偏向行動和反應。
Your attitude is not nice.
你的態度不太好。
Your behavior is not acceptable.
你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
become frustrated/feel impatient/feel irritable/get annoyed
變得沮喪、感到不耐煩、感到煩操、生氣
talk back
頂嘴
moody
易怒、喜怒無常
孩子們的「教育篇」
即便是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們,父母仍然必須持續擔負著教育的責任。以下是當大家面對「叛逆期」的孩子時可能會使用到的英語表達方式。
斥責 scold
當家裡有一位「叛逆期」的孩子,「斥責」則會成家中日常的一部分。

此時您可以說,「I have to scold my son every day.(我每天都得斥責我的兒子)。」
此外,「生氣」是在「斥責」的語氣中加上「父母的情緒」。這不僅會使孩子們增加對父母嘮叨不休的印象,也會讓「叛逆期」的他們更加叛逆。假使,大家想表達出帶有「生氣情緒」的斥責時,便可以用「tell (someone) off(訓斥某人)」、或表示小言不斷的「nagging(撈叨)」來表現。
斥訓、說教 lecture
有時父母親會不斷地斥訓、說教,但孩子們卻並未能聽得進去。
許多家長可能會面對這種兩難的情境,甚至會被「叛逆期」的孩子回「Don’t lecture me!(不要在對我說教了!)」
提醒、告誡 warn
若說教無效,孩子們還是會重複的犯相同的錯誤。
此時,大家可以使用像以下這樣「I am warning you. No gaming if you do that again.(我警告你,如果你再這樣做就不能玩遊戲了)」,以懲罰的模式來加以警告會更具效果。
禁止 banned from
父母有時為了讓孩子們明白事態的嚴重,會以禁止的方式來阻止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例如,「banned from going out(禁止外出)」、或「banned from using a mobile phone(禁止使用手機)」等等…。
門禁 curfew
「curfew」在新冠疫情期間常被使用的英語單字。例如,「Restriction on the 8pm curfew(晚上8點門禁的限制)」,當餐廳、或酒吧必須提前關門時,就常會使用以上這個表達方式。

因此,若您要孩子們在晚上10點前回家時,便可以說「Your curfew is 10pm.(你的門禁是晚上10點)」,而若孩子們違反門禁,則稱為「break a curfew」。
適用於「叛逆期」孩子們的英語表達總結
「叛逆期」是每個人都可能經歷的一個階段。其中,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多多了解「叛逆期」的相關表達方式將有助於親子的日常溝通。
順便一提,我家的兒子也是ㄧ個「typical teenager(典型的青少年)」,他總是一副「家裡的事我什麼都不做,但我的事就請你們別管」的態度。
對此,我努力保持理性溝通,也盡量避免對他過度的嘮叨。雖然這樣的互動並不完美,但目前至少已趨於感覺還可以的平靜狀態。
有機會的話,大家也不妨與線上英語講師們談談「叛逆期」這個話題吧!
免費試聽
填表領取25分鐘真人外師課+英文程度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