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吸收課本和單字表的內容,再利用線上英文課展現學習成果。即便自己充滿動力,您是否感覺別人還是聽不懂您在說什麼?
這次我們要探討為什麼跟外國人會溝通不良的原因。如果能在知己知彼的狀態裡用英文溝通,是不是很棒呢!

發音不好
學英文最重要的就是發音。對於母音發音不同的單字,例如 bud、bod 和 bad等,需要多加練習發音才能正確使用。 Native Camp.BLOG 上也有很多關於發音的文章,想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外國人不知道的英文單字
我們雖然在台灣生活了幾十年,也是有很多不認識的中文字。外國人也一樣。此外,如果是正在學英文的外國人,也未必能懂所有的英語。
小編以前在餐廳打工的時候服務過外國客人。當時對方問我菜單上的鮑魚「這是什麼東西?」,我回答說「abalone」,但他們似乎不太懂。之後我把這件事告訴主管,他說「有些國家並不吃鮑魚,所以他們不知道鮑魚是什麼」,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們很多時候不知道非食用的魚和花的名字,也是同樣的感覺。
轉移話題時說出失常的話
假設我們跟外國人正在聊車子,如果沒有帶入任何表示轉移話題的短語(by the way, well, by chance等),劈頭就問「(對了)你知道什麼○○(旅遊景點)嗎?」,那對方可能不會意識到我們已經換了另一個話題,也許還以為我們在問車子型號或廠商等等。()部分就是轉移話題用的,但在對話裡沒有提到。先深呼吸再改變話題,對方也會更容易理解。
不注意口音或整體語調
每個單字都有重音的部分。句子的語調也會根據它
是肯定句、疑問句、否定句等而改變。
比如「outdoor」是一個常用字,它的重音位於第一個「o」上。
此外,疑問句的語尾不一定會上揚,有些疑問句和肯定句一樣,有些則用上揚的方式來表達疑問。

如果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同時注意對方的反應並理解上下文,我們就能輕易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想法。不僅要注意外國人說話的內容,還要注意他們的口音和語調。
過於地方性的話題
小編曾經跟塞爾維亞人聊過他們一種有名又獨特的酒精飲料。這是用紅酒和可樂混合製成的,叫「bamboo」。我試著馬上跟其他外國人講這件事,但他們很難理解我的意思。由於它的發音跟「竹子」相同,人們有時會誤認為是竹子。
對台灣人來說,有些當地料理跟方言有時也很難懂。就像多數人並不清楚那些只在某些地區或人群中流行的東西。在交談時使用描述地點、文化、歷史事物等專有名詞時要小心一點,對特定領域的術語也是如此。
說話太快
習慣英語之後,我們自然會希望語速可以更接近外國人的速度。語速很重要,也是長時間對話的必備條件,但說得越快,基本發音就可能變得更草率。如果單字之間的連音沒有發音清楚,聽者很難聽得懂。要是覺得自己說的英語沒有傳達給對方,請試著說慢一點。
對說英語沒自信
大家用英語交談時會覺得緊張、沒自信嗎?這也會導致說話變得輕聲細語,且常會阻礙我們充分展現原有的英語能力。
這需要很長的時間去適應,不是一夜之間就能改變的事情,但我們應該嘗試在培養能力的同時建立自信。
總結:能夠解釋別人不懂的英文單字
有時候我們可能無法將訊息傳達給對方,或我們用了一些對方不知道的詞彙,但重點是別因此停止對話或試圖改變話題。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或用不同的詞彙解釋未知單字可以加深對單字、片語和英文的理解。聽者也容易聽得懂。
與其解釋或翻譯成另一種語言,不如學習英文裡不同的溝通方式,還能豐富我們的表達能力。由於對話涉及英英字典裡的內容,因此需要很有毅力地練習,但可以充實對話的內容。
建議大家學英語時一起學習同義詞和反義詞,除了有效率之外,就像上面說的,萬一無法向對方表達自己的觀點時,至少還有別的短語可以使用。

遇到一個新的單字或短語時,能一起換個說法來重新表達就會很有效率。
訊息無法傳達的原因不是因為文法
在上面列出的原因中,我們故意排除了「理解文法」這一項。理解文法很重要,是接近英文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如果只是單純向對方傳達意圖並非那麼重要。
因此,我們希望大家能享受用英語交談的樂趣,不用擔心「不懂文法」或「英語說不好」之類的事情。縱使讀了文法書,您也需要花時間閱讀,甚至花更多的時間練習口語和寫作。
等對文法有一定的了解、或在記住了幾個單字之後才開始說英語,那會比較難上手,而且會變得過於注重吸收,卻沒有將所學發揮出來。透過實踐來培養能力才是最有趣的學習方式,也可以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免費試聽
填表領取25分鐘真人外師課+英文程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