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今天要跟大家聊聊「活動流程英文」這檔事。其實一開始我也沒特別想搞這個,就覺得活動流程嘛中文寫寫就但最近接個案子,客戶那邊希望流程能有英文版,想說就來研究一下。
一開始真的是一頭霧水,直接拿中文流程去餵 Google 翻譯?哎唷,翻出來的東西真的是…慘不忍睹,很多詞彙都對不上,語氣也很怪。後來我發現,硬翻絕對不行,得先搞懂英文活動流程的一些「眉角」。
摸索階段
我先在網路上爬一堆文,看看有沒有什麼現成的範本可以參考。結果發現,資料是有,但都零零散散的,很難拼湊出一個完整的架構。有些文章講得很學術,什麼 agenda、timeline… 看就頭大。後來我改變策略,直接去搜尋一些國外大型活動的網站,看看他們的流程是怎麼寫的。
這招果然有效!我發現他們的用字遣詞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很多都是我們平常會看到的單字,只是我們不知道怎麼把它們組合起來,變成專業的活動流程。
- Registration: 這不用說,就是報到!
- Opening Remarks: 開場白,通常是主辦單位的人出來講幾句話。
- Keynote Speech: 主題演講,通常會請重量級人物來分享。
- Panel Discussion: 座談會,找幾個專家一起討論某個議題。
- Workshop: 工作坊,比較偏實作的課程。
- Networking Break: 休息時間,讓大家交流交流。
- Closing Remarks: 閉幕詞,活動的總結。
我把這些常用的詞彙整理成一份清單,然後開始試著把中文流程裡的內容,一個個套進去。
實作階段
剛開始還是有點卡卡的,畢竟中文跟英文的思考邏輯不太一樣。中文喜歡把話講得很滿,英文則比較注重簡潔、明確。所以我花很多時間在調整語氣跟用字。
舉個例子,中文流程可能會寫「邀請貴賓致詞」,英文我會改成 “Guest Speaker’s Address” 或是 “Speech by [貴賓姓名/職稱]”,這樣更直接當。
還有,時間的表達也很重要。中文習慣寫「下午一點到三點」,英文通常會寫 “1:00 PM – 3:00 PM”,或是 “13:00 – 15:00” (24小時制)。
成果驗收
經過一番努力,我終於把英文版的活動流程搞定!給客戶看過之後,他們也覺得很滿意。這次的經驗讓我學到很多,以後再遇到類似的需求,就不會那麼慌張。
總之,搞活動流程英文,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重點是要多看、多學、多練習。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
免費試聽
填表領取25分鐘真人外師課+英文程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