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我在學校搞的「彈性課英文」的一些心得。身為一個熱愛分享的博主,一定要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給各位參考參考。
緣起
一開始,學校說要開彈性課程,我就想,英文這東西,不同程度的孩子差很多,要怎麼弄才能讓大家都學到東西?總不能讓厲害的覺得無聊,跟不上的又繼續放空?所以我就開始動腦筋!
摸索期
一開始真的是有點手忙腳亂,上網查一堆資料,看到什麼「分層教學」、「差異化教學」,聽起來很厲害,但實際怎麼做,還真沒個底。還網路上有很多熱心的老師分享他們的經驗,像是有人提到可以設計不同的學習單、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程度選擇。
實踐期
參考大家的做法,我也開始設計我的課程。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任務不太一樣:
- 基礎組: 複習基本的句型,像是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這種,讓他們多練習、多開口。
- 進階組: 挑戰比較難的句型,像是現在簡單式、”There is/are…” 這種,讓他們多思考、多應用。
- 挑戰組: 讓他們練習聽力、寫作,甚至可以嘗試一些小小的英文報告,讓他們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我還準備一些有趣的教材,像是英文歌曲、繪本、小遊戲等等,讓大家可以玩中學、學中玩,不要覺得英文很可怕。
觀察與調整
在課程進行中,我會不斷觀察每個學生的狀況,看看他們是不是都能跟上,有沒有哪裡需要調整。如果發現有學生卡關,我就會過去個別指導一下,或是調整一下任務的難度。如果發現有學生覺得太簡單,我就會丟一些更有挑戰性的東西給他們。
成果與反思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發現學生們的反應還不錯。基礎組的學生敢開口說英文,進階組的學生也能掌握一些比較難的文法,挑戰組的學生更是做出一些讓我驚豔的作品!當然,這個過程中還是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像是時間的掌控、教材的選擇等等,但整體來說,我覺得這次的「彈性課英文」還算成功,也讓我學到很多。
總之,這次的經驗讓我體會到,教學真的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要不斷嘗試、不斷調整,才能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方式。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幫助,也歡迎大家跟我交流你的經驗喔!
免費試聽
填表領取25分鐘真人外師課+英文程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