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談的是學習英文的過程中會感到挫折的理由,以及應對之道。想想不只是英文學習方面,其實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極大毅力才能堅持下去。
你是不是也有以下困擾呢?

「雖然下定決心好好學英文,卻每次都三分鐘熱度,一直無法看出成效・・・」
「英文好難,如果不是為了考試根本就不想念,該怎麼辦呢?」
「學英文總是遇到瓶頸,開始懷疑問題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相信這應該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吧?
不過別擔心,絕對不是只有你在英文學習路上感到挫折!
事實上,有極高比例的人都曾經在學習過程中因為不得要領而感到灰心、甚至放棄,這和本身的天分高低並沒有太大關係。
而影響持續學習的關鍵就藏在細節中。
筆者會在這篇文章中分享自己學英文的甘苦談,告訴大家如何降低學英文的挫折感,相信一定會對日後的學習有所幫助。
對學英文感到挫折的數據分析
曾經有人針對社會人士做了一份有關英文學習過程中所遭遇挫折的問卷調查,得到以下結論。

①在學習英文過程中所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高達60.4%受訪者選擇「持續下去」,佔全部選項的第一名
②有87.4%的受訪者覺得「學英文的過程中曾經感受到挫折」
③在曾經遭遇學習挫折的受訪者中,有八成的人回答在開始學英文的「前三個月內」就有受挫的感覺出現
④至於造成挫折的原因為何?最多人回答是因為「缺乏持續動機」,佔62.9%
根據這個調查結果,大多數的人在開始學英文的短短三個月內就會出現缺乏動力,進而影響學習效果的挫敗感。
那麼,究竟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會在三個月這個時間點出現學習瓶頸呢?又為什麼那麼難維持動力?這些都是接下來我們要探討的主題。
造成學習挫敗的理由1:沒有找到正確的學習時間
第一個造成挫折的理由是錯誤的學習時間長度。
許多英文初學者往往求好心切,每天花費好幾個小時的時間苦讀,但很快熱情就燃燒殆盡,進而衍生出挫折感。
反過來說,有些人則是設定太少的時間學習。畢竟語言必須靠著時間累積才能看出成果,一般認為初學者至少需要花費上千個小時,才能夠到達一定程度。
因此,如果每天只花個五分鐘就想要看到英文進步,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長久下來只會讓挫折感不斷加深。

那麼究竟正確的學習時間是多久呢?其實這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
想要找出最適合的學習時間必須綜合考慮自己現有的英文程度、對英文的接受度、學習動機有多強,以及所設定的目標為何等等。
這就像是每個職業運動員都沒有標準的訓練時間一樣,唯有不斷嘗試、調整、檢視成果、和自己對話,才能逐漸找到適合的學習節奏。
話雖如此,筆者在此還是分享一個範例提供給初學者做為參考。以初學者而言,如果想要在三個月後擁有基本的英文程度,讓自己得以領略英文學習的樂趣,每天基本上都要維持三個小時的英文學習時間。
如果三個小時對你來說難以達成的話,也可以先從每天一個小時開始,持續一個月後再試著提高到兩小時,第三個月再嘗試三小時,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別忘了時間都是自己安排的,請務必仔細考量個人條件和各種客觀環境因素,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時間!
造成學習挫敗的理由2:目標設太高
許多人都會敗在把目標設得太高,就連筆者也因為這個原因受挫好幾次。
「雖然目前完全不會說英文,但是總有一天我要達到和外國人溝通無礙的境界!」
「雖然多益這次只考200分,但我下次一定要考滿分!」

上述這些遠大的夢想,有些人會把它當成是一種自我激勵的方式。不過,目標設的越高,其實也就表示達成的難度越大。
筆者認為想要達成這種超高難度的目標並非不可能,但背後通常都有一些特定因素存在,而且往往和個人經驗有關,才會對該目標存在強烈嚮往或是高度的使命感。舉例來說,有人可能原本不愛念書,但因為得了重病並拜醫療所賜奇蹟般地復原了,可能就會立志要考上醫科,日後當個懸壺濟世的醫生。
反之,如果只是想著「如果能把英文學好最好」或是「總之盡量把目標設高一點」的族群,不只是熱忱難以延續,也會因為遲遲無法達成目標而選擇放棄。
因此,一般學習者應該要把目標定在「有可能達到,但仍保有一定挑戰性」的程度。
造成學習挫敗的理由3:忽略基礎學習
對很多人來說,背單字、學文法這些英文學習中的基本功向來是極度無聊的苦差事。但如果一開始沒有把基礎打好,日後就很難提升學習成效。這就像是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足球員,平常就必須好好練習盤球、射門的基本技巧,否則絕對不可能在比賽中拿下好成績。
換言之,打好基礎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基礎不穩就會達不到理想中的學習效果,進而引發惡性循環,讓學習動機更為低落、加深挫敗感。
因此想學好英文,一定要盡量讓「基礎學習」感覺不那麼枯燥乏味。
當然,每個人提升樂趣的方法可能都不一樣,必須靠自己去摸索才行。筆者在此分享自己的例子給各位參考。記得高中的時候特別去買了一本英文辭典,每次只要學會一個新單字,我就會把那個字用螢光筆標記起來。之後每次回來查單字,只要看到標記的地方越來越多,就會給我滿滿的動力,這就是讓我保持學習熱忱的秘訣。
雖然這未必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但至少能夠為枯燥的背單字增添一點樂趣,因此十分推薦各位花點時間去尋找讓自己開心的學習方法。

造成學習挫敗的理由4:過於依賴環境或老師
「用這套教材才能學好英文」
「一定要上〇〇名師的課才能拿高分」
「唯有出國留學,才可能把英文學好」
以上這些論點都是很多英文學習者的迷思,他們過於仰賴特定的環境條件或名師光環,而忘了依據自己的學習目的去制定計畫,這也是容易招致挫折感的原因之一。
其實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考量到每個人基本條件的不同。以學習來說,每個人的程度、動機、目標,甚至本身個性都不一樣,因此適合的方法也未必相同。
舉例來說,補習班名師的教學方式可能對一般考試很有幫助,但如果是設定要考進特定的大學就不一定有效了。
而對於個性內向的人來說,與其想著靠出國留學把英文學好,可能還不如留在家裡自己看Youtube上的教學影片。
總而言之,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才不會隨波逐流。
造成學習挫敗的理由5:習慣把Yes掛嘴上
這是很多英文學習者常犯的毛病。
舉例來說,很多人最怕在上英文課的時候被老師問問題,通常這時候不管心裡面有什麼答案,都會反射性地以簡短的「Yes」、「I agree」帶過。
這個習慣動作往往會讓學習者心裡感覺非常挫折,畢竟明明有更多想表達的意見,卻浪費了寶貴的練習機會。
如果你也習慣把「Yes」掛在嘴上,建議不妨調整一下,改用「I think・・・」來開口,藉由這個方式就能夠替自己製造更多說話的機會。
造成學習挫敗的理由6: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緒
「正因為不是外國人,當然不可能說得一口好英文」
「看來我就是在英文方面沒有天分,才會一直學不好」
你聽過這些類似的論點嗎?試想,如果一個學習者任由負面情緒主宰,不斷用消極性想法限制自己,自然就不可能把英文學好。
當然,這些負面想法不一定全然沒有幫助,有時候可能是出於務實的層面考量,才會去思考哪些部分該放棄,哪些部分該作修正,進而設法找出新的人生方向。
不過,如果你內心深處其實非常想學好英文,或是深知英文對自己的日後發展非常重要,就不該輕易給自己貼上「學不好英文」的標籤,而是要調整心情,想想如何突破眼前的困境。
化挫折為前進的動力
以上就是筆者所分享的各種造成英文學習挫敗的理由,以及應對的正確心法。

這些觀念其實不限於應用在英文學習,任何需要花費心力去完成的工作、課題都可能會不斷遭遇挫折。這時候,希望大家都可以回來看看這篇文章,相信一定可以幫你找回一些正能量。
免費試聽
填表領取25分鐘真人外師課+英文程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