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是一個代表「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詞彙。
不知道大家身邊是否也有幾位「任性」的家人、或朋友呢?

像這樣「缺乏協調性」、「無法團隊合作」、或「讓周圍人感到困擾」的「任性之人」,通常會讓大家不想與他們打交道吧!
大家也可能會因為害怕被這些「任性之人」牽著鼻子走,甚至直接選擇避而遠之。
那麼,「大家知道任性的英語該如何表達嗎?」。
又或者,「國外的任性之人又會給人怎麼樣的印象呢?」。
這次文章,我們將為解答以上這些疑問,向大家介紹各種「任性」的英語表達方式、並加碼探討台灣與美國對「任性之人」的印象差異。
例如,中文裡的「任性」可用一個詞概括,但在英語中卻有多種表達「任性」的表達方式、並各自帶有不同的語意。甚至,「任性之人」在台灣往往不受歡迎,但在美國等國外地區,這樣「任性的性格」卻可能被賦予不同的觀點,甚至留下大家意想不到的印象喔!
現在就請大家通過文章來學習與「任性」相關的英語表達方式、並跟著我們一起擴展多角度的視野吧!
「任性」的英語表達方式
首先,以下是幾個與「任性」意思相似的英語單字。不知道在我們公布之前,大家是否也已猜到其中幾個了呢?
以下,我們將為大家一一解說種類繁多的「任性」英語表達方式、以及它們各自使用方法。
Selfish【形容詞】自私的
I was so surprised by her selfish behavior.
我對她自私的行為感到非常驚訝。
對於那些只顧自己、不考慮他人感受的行為,大家可以使用「selfish behavior」來描述。
「Selfish」是一個最接近中文「任性」意思的單字、並使人馬上聯想到典型的自私之人。
雖然「Selfish」可以用於朋友間的對話中,但由於帶有的語意過於強烈,因此還請大家謹慎使用它。
Self-centered【形容詞】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自利的
He is a self-centered person.
他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self-centered」適用於形容「總是將自己的需求置於首位」、「對他人意見毫無共鳴」的「以自我為中心之人」。
這類型的人通常個性鮮明、並有「總是認為自己的判斷是最正確的」和「相當堅持自己想法」的特徵。因此,「self-centered」與不顧慮他人感受的「selfish」也略有不同。
Egoistic【形容詞】利己主義的
People call him egoistic.
人們稱他為利己主義者。
「egoistic」的發音為「ìːgoʊístɪk」。它除了代表「自私、自我中心」的意思之外,還帶有「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他人」的語意。因此,「egoistic」也是這些「任性」的英語表達中,語氣最強烈的一個。
Picky 【形容詞】挑惕的
My son is very picky about food.
我兒子對食物非常挑剔。
「picky」是指「對事物過於偏好、或挑剔的任性」、並經常描述於「飲食上的挑食」。
大家也可以將它與「pick(挑選)」這個單字的印象作連結來幫助您記憶它。
Childish【形容詞】幼稚的、孩子氣的
How childish you are.
你怎麼如此幼稚。
「How childish you are」是一種「強調對方十分幼稚」的表達方式。它源自「You are childish」句型、並意指「因不夠成熟而顯得任性的行為舉止」。
Spoiled【形容詞】被寵愛的、溺愛的
She is spoiled by her parents.
她被她的父母寵壞了。
「spoiled」代表「被寵愛的」的意思、並常用於描述「因被溺愛而導致任性」的情境中。
此外,「spoiled」與成人的自私語意不同,它主要是指「孩子因不成熟而表現出的任性」。
關於「任性」英語表達的分類
以上文章,我們介紹了一些與「任性」意思相似的英語表達方式。其中這些表達方式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ㄧ)描述某人「任性的性格」
當某人經常只考慮自己、並無法忍受自己不佔優勢時,在日常行為和言談之間便會讓周圍的人覺得「他 / 她有任性的性格」。
通常,這類型的人會有「不願為他人花費時間、金錢、或精力,只要自己過得好就行」的想法。例如:
He is a selfish person.
他是一個自私的人。
The student is so self-centered.
此名學生太以自我為中心。
(二)描述某人「任性的言行」
所有「任性」的英語表達方式中,第二種類型的表達方式在英語對話中最為常見。
它與第一種描述性格的概念不同,此類型的表達方式通常是指「某人在特定時間內的任性行為、或任性的言語表達」。例如:
Stop being so childish.
別這麼幼稚了
Don’t be so picky, please.
請不要這麼挑剔。
如上例句所見,這類的表達方式適用於「要求對方停止當下任性行為」的情境中。
例如,「He is a selfish person.(他是一位自私的人)」是一個帶有「強烈指責某人性格」語意的表達方式,但若是「He is being selfish.(他很自私)」則帶有「某人此刻的行為很自私,但平時並非如此」的語意、並使整句話顯得更為委婉。
因此大家也會發現,外國朋友之間的對話中「第二種表達方式」會比直接評論對方的第一種表達方式更為常見喔!
(三)描述某人「因受縱容而變得任性」
第三類型況不同於描述某人的性格、或言行。它帶有「因周圍環境的縱容而導致某人變得任性」的語意。例如:
She is spoiled.
她被寵壞了(=她太自由放縱而變得任性)。
雖然「spoiled」代表「被寵愛的」意思,但當它使用在「She is spoiled.」句型中時,實際上是代表「她因被過度縱容,而導致變得自由放縱、且任性」的意思。
大家怎麼看任性之人呢?關於台美的「任性」比較
當我們提到「任性之人」時,大家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樣的印象呢?
「任性之人」在台灣往往不受歡迎。這或許是因為他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強烈主張自己的意見」、「缺乏協調性」,並且「非常容易成為擾亂團隊合作的麻煩製造者」。

然而,美國…等英語圈國家中對「任性之人」的看法卻與我們略有不同。
由於英語圈的社會更傾向於「尊重個人行動」、「重視個人意見」,並且「非追求全員的一致性」。因此像美國這樣的社會中,一位來自不同文化和成長背景的人,作出了一些不同的行為、或意見時,也不會被視為是一種問題!
英語圈的國人們,即使不迎合他人、不參與集體行動,也不會被視為「任性之人」。反而,這樣能表達自己意見、並進行討論的行為,才是日常生活中的常態。
比方說:
「He is a selfish person.(他是一個任性的人)」
=帶有強烈的指責意味。
「Don’t be so picky, please.(請不要這麼挑剔)」
=僅對當下行為的輕微指正。
以上兩種「任性」表達帶有不同的語意便清楚表明了,後者更傾向於「寬容地接受對方的行為」、並「認同這也是他的一部分」。

不過請注意!如果是一昧將個人意見強加在別人身上、或某人的言行給周圍的人帶來困擾時,那麼這樣的人依然會被視為「任性之人」喔!
以下,我們反觀台灣。台灣相較於英語圈國家更重視「協調性」、重視「大家一起」、重視「因為大家都做了,所以我也要做」的團體合作。而當任何人試圖脫離集體行動時,則可能會被批評為「無法團隊合作」的「任性之人」。
而這也是為何中文裡只有一種「任性」詞彙、並一概而論,但英語中卻有如此多種「任性」的表達方式的原因。
英語圈人們在看待「任性之人」時,就像「selfish」和「 self-centered」帶有的語意不同一樣。一個角度是「無視周圍、自顧自地行動的給他人帶來困擾」,而另一個角度則是「擁有自己的意見、且偏好獨自行動」。雖然兩者在中文中意思相似,但在英語中帶有的含意卻完全不同。
因此在英語世界中,他們偏向「區分使用」相似的單字來表達出更細微的語意。
而我們也認為「學習外語的有趣之處」就在於此!大家在學習外語時可發現,當我們將「只有一種表達的中文詞彙」與「英語單字進行比較」時,常常都可從中獲得對此詞彙的全新視野。
因此,台灣被認為是任性的性格、或行為,在美國、或其他國家則可能會被視為「能主動推進計劃的」、「有吸引力的」人格特質喔!
而這種承認個體與文化差異的態度,也正正是「英語」被世界人廣泛使用的魅力之一。
話說,當筆者了解到「脫離集體行動、享受獨處的時間、彼此交流不同意見都不是一種任性,而是一種自然的行為」、並被寬容接納時,也瞬間彷彿從壓抑感中被解放了。

免費試聽
填表領取25分鐘真人外師課+英文程度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