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聊寫程式碼用英文這件事。一開始學寫程式的時候,我就想過,為什麼這些程式碼非得用英文來寫?中文難道不行嗎?於是,我就開始我的嘗試之旅。
最初,我還真的嘗試用中文來寫程式。我把那些關鍵字,像是if、else、for、while,都試著用中文的「如果」、「否則」、「循環」來替換。你們猜怎麼著?程式真的跑不起來!編譯器完全不認得這些中文字。那時候,我就像個傻瓜一樣,盯著螢幕,心想:「這不對,中文明明也可以表達邏輯!」

後來,我去查資料,瞭解到程式語言中的關鍵字是設計者預先定義好的,它們就像一個個小機關,讓電腦可以理解我們想讓它做什麼。這就像我們玩遊戲時,每個按鍵都有固定功能一樣,你不能隨便亂改。這讓我開始思考,這些關鍵字的設計,還真的需要有一套通用的語言,要不然每個人都用自己習慣的語言來寫,那程式碼不就亂套嗎?
接著,我開始研究程式碼的編排。我發現,把程式碼排得整整齊齊,就像把房間收拾乾淨一樣,自己看著舒服,別人來我家做客也覺得井然有序。我試著把程式碼按照不同的功能區塊分開來寫,並在每個區塊之間加上一些空行,這樣做之後,我發現程式碼看起來清晰多,找起問題來也快多。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開始研究如何把資料“餵”給程式。你知道嗎?這就像給一個有不同投幣孔的機器投幣一樣,每個孔只能接受特定種類的硬幣。在程式裡,這些“投幣孔”就叫做參數(parameter)。我試著設計不同的函數,每個函數都有自己的“投幣孔”,我把不同的資料投進去,函數就會根據這些資料執行不同的操作。這個過程真的很有趣,就像做實驗一樣,不斷嘗試,看看會發生什麼。
最後,我還學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程式碼的命名。我開始有意識地用一些大家都能理解的詞語來命名變數和函數。比如說,如果我要寫一個計算年齡的函數,我就會把它命名為“calculateAge”,而不是隨便用一些像是“xyz”這樣的名稱。這就像給你的文件夾取一個有意義的名字一樣,方便你以後查找。
這段時間,我也試著用一些圖像化介面工具,這些工具可以讓程式碼以更直觀的方式展現出來。我記得有一次,我用一個工具產生一些程式碼,它把程式碼放在一個個方塊裡,我只需要設定好這些方塊,程式碼就自動產生。這就像搭積木一樣,讓寫程式變得有趣多。
在這個摸索的過程中,我還發現程式碼註解的重要性。我嘗試在一些關鍵的程式碼旁邊加上註解,用中文寫下這段程式碼的作用。這就像在書上做筆記一樣,方便我以後回頭看的時候,能快速理解程式碼的邏輯。我記得有一次,我回頭看一段自己幾個月前寫的程式碼,如果沒有那些註解,我可能真的要花很久才能想起我當時的思路。我養成寫註解的好習慣,這讓我的程式碼變得更加易讀易懂。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我深深體會到寫程式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它就像是用另一種語言來表達你的想法,並讓電腦來執行你的指令。雖然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但也正是這些挑戰,讓我一步步成長。現在,我已經可以寫出一些簡單的程式,並開始嘗試更複雜的專案。這一切的經歷,都讓我對程式設計有更深的理解和熱愛。
- 我的心得:
- 不要害怕嘗試,即使一開始會遇到很多困難。
- 保持好奇心,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巧。
- 多和別人交流,分享你的經驗和心得。
以上就是我的寫程式碼英文學習之旅,希望能給正在學習程式設計的你們一些啟發和幫助。記住,學習程式設計就像是一場馬拉松,不要急於求成,慢慢來,享受過程,你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免費試聽
填表領取25分鐘真人外師課+英文程度分析